||  欢迎访问甘肃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甘肃环境保护网官方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新闻资讯 - 环保案例
垃圾分类推广的“浙江模式”
发布时间:2018.09.03    新闻来源:   浏览次数:

   

浙江垃圾分类通过垃圾袋“身份识别”实现全民监督

       全国大多数城市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开展垃圾分类强力推广工作,“浙江模式”成为其中的典范,也成为其他城市争相学习的对象。本文带你看一看,浙江省成功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背后的那些秘密。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滥觞,浙江省在垃圾“三化”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始终不渝地践行着绿色发展,步步为营,全面打破环保与经济的命题,已经成为国内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典范之一。
      不断创新垃圾垃圾分类模式,是浙江走在前列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据悉,截至目前,浙江已经探索出智能化垃圾分类、常态化管理、政府携手市场等多种模式,使得垃圾投放、垃圾收运及垃圾处置真正良性循环。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从城市到农村,浙江垃圾分类推广已经基本成型。据悉,2017年,浙江已经实现农村垃圾分类的三大领先地位:全国唯一在农村展开垃圾分类;全国唯一利用机器成肥;全省农村垃圾集中有效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
       浙江省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十分清楚:它始于城市,但突破口却在于农村。为了促进垃圾分类在农村地区的扎根落地,浙江省依据“群众受益全面、设施覆盖到位、处理运行常态、减量效果明显、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设立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站点,取得显著成效。
      而为了破解民众缺乏垃圾分类习惯的难题,浙江有针对性地出台了系列举措 ,对垃圾分类进行指导性和强制性的约束,譬如:
     《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等,温州、丽水等城市也都相继出台了符合本地实际的相关政策,对垃圾投放主体的责任加以明确。
      据了解,截至2018年6月,浙江省已经建成并投运123座城镇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9%,日处理能力实际可达6.8万吨。而2018年,浙江省还再投建27座垃圾处理设施,提升超过1万吨的垃圾日处理能力,使得日处理能力达到7.8万~8万吨。
      整体来看,浙江省目前的垃圾处理能力与垃圾产生量大致持平。针对存在的地区处理能力分布不均衡、处理方式不甚科学及环保等问题,未来2~3年内,浙江省计划再建设30多座垃圾焚烧设施,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率的稳步提升。
      按照浙江省未来5年的规划,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在2022年左右实现全覆盖,实现100%的资源化回手利用率,以及超过60%的回手利用率。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垃圾分类本身作为文章,浙江省同样注重垃圾源头减排,通过升级限塑令、整治过度包装、探索快递包装绿色回收等,减少生活垃圾的产量,采取鼓励措施引导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垃圾减排与分类意识。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垃圾分类已经成为美丽浙江建设的题中之义,也已经成为浙江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隐私与安全  |  联系我们
主办单位:甘肃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联系方式:(0931)8649676 (0931)8786263   邮箱:gshbcyxh@126.com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甘南路171号(兰海商贸城院内)   
  陇ICP备18003209号-1 陇ICP备18003209号-2 公安备案号:62010202002920    邮编:730000   联系电话:(0931)8649676 (0931)87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