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炉有多个种类,再加上每次处理的垃圾也不一样,焚烧效果难免会有差异。
焚烧效果判断
判断焚烧效果好不好,主要根据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观察垃圾焚烧炉火焰末端烟气黑度,黑度越浓,效果越差。
二是垃圾在焚烧炉内高温及过量空气充分燃烧后,灰渣量越少越好。
三是垃圾在焚烧炉焚烧后,烟气中不应有一氧化碳产生(CO),如果产生一氧化碳(CO),说明垃圾焚烧过程中空气量不足,燃烧不完全,焚烧效果比较差。
垃圾燃烧过程较为复杂,通常由热分解、熔融、蒸发和化学反应等传热、传质过程所组成。从固体燃料燃烧理论的角度分析,作为定性的燃烧阶段划分,废物的燃烧过程可以分为预热、水分蒸发、升温、挥发份析出、着火和固定碳燃烧、燃尽等过程。
由此得知,垃圾焚烧炉的焚烧效果决定了烟气里的成分,焚烧效果好当然烟气当中不会出现一些污染坏境的物质,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焚烧效果,预防二次污染。
影响焚烧炉性能的因素
作为一个焚烧系统,最主要的指标是焚烧装置有害物的销毁率,影响销毁率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焚烧温度、滞留时间,扰动和空气过量系数。
1.焚烧温度
焚烧温度是指废物中的有害成份在高温下氧化、分解、直至破坏达到的温度。一般来说提高焚烧温度有利于废物有害物质的破坏并可抑制黑烟的产生,但温度过高不仅加大燃料耗量,还增加了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因此,在保证销毁率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温度较为合理。
废物中的有害微生物在70~100℃左右大部分不能生存,处理一般短链有机物的焚烧温度在700~800℃,所以在本方案中炉体温度能够满足此类废物的焚烧温度。
2.滞留时间
滞留时间是指废物中有害成份在焚烧条件下发生氧化、分解,最后完成无害化物质所需的时间,停留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焚烧的销毁率,也决定炉膛的具体尺寸。影响滞留时间的因素很多,如焚烧温度、空气过剩系数和空气在炉内同废物的混合程度等。为保证废物及燃烧产物全部分解,废物应在焚烧炉内600℃左右停留约1小时左右。
3.扰动
为使废物及燃烧产物全部分解,必须加强空气与废物、空气与烟气的充分接触混合,扩大接触面积,使有害物在高温下短时间内氧化分解。焚烧炉有独特的供风系统,且有足够的风压,以加强系统与废物和烟气的混合程度。
4.过剩空气系数
物料燃烧所需空气量由理论空气量和过剩空气量两部分组成。两者的总和决定了焚烧过程中的氧气浓度,而过剩空气量决定了最后烟气中的含氧量。炉膛中的氧气浓度、物料及烟气同氧的混合程度严重影响着物料的燃烧速度和烧净率。过量空气量过大可提高燃烧速度和烧净率,但会增大辅助燃料量、鼓风量、引风量以及尾气处理规模,是不经济的。反之,过量空气量太小,则燃烧不完全,甚至产生黑烟,有害物质分解不彻底。一般空气过剩量取理论空气值的30~50% 。
|